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 | 多元共治聚合力 共筑社区民族团结情
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调动居民群众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积极性,凤凰岭街道长青社区在民族政策宣传月深入开展了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聚焦民生实事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巧用社区党群阵地,深化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普及,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的理解更上一个台阶,将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深度融入社区治理全过程,构建起多元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社区治理实践中绚丽绽放。
党建领航,筑牢民族团结“主心骨”
长青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党员学习教育重要内容,始终把改善民生、增进各族群众福祉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三会一课” 、“主题党日”等载体,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去,通过“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等文化活动,邀请了宣讲员共同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并通过专题讲座、知识竞赛、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认识和水平。
社区以问题为导向提升服务质量,多方联动,用一桩桩一、件件的为民实事,解决群众生活中的烦心事变顺心事,凝聚起民族团结的强大合力,如同根系深入土壤中吸取营养,蓄能而发。
文化浸润,浇灌民族团结“幸福花”
文化认同是民族交流、精神层面最深层次的互动,是民族和睦之魂。社区积极挖掘、整合社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民族团结文艺活动5场,围绕“北疆文化”主题开展中国画培训、安塞腰鼓教学社区公益课堂12节,努力打造社区特色文化品牌。依托社区文化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系列活动,通过“粽香飘邻里 关爱暖夕阳”活动、“石榴籽心贴心 串珠和谐邻里情”、“书香北疆 阅见乌海”品读赏析会,让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引起群众文化共鸣,丰富有趣的文化活动吸引了老、中、青各个年龄段的居民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了解民俗故事、包粽子、听政策、看戏曲、品棕香、制作艾叶锤……
孩子们在志愿者们细致耐心的教学中包好了人生中第一个粽子,也许粽子并不饱满完美,但蕴含着社区银发志愿者们和祖国花朵们的期许和文化传承,天顺小区“老田头志愿服务队”包了一千余个粽子对辖区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进行人文关怀和慰问,老人们足不出小区提前品味着端午节“邻里间民族团结浓情蜜意”的香粽,文艺志愿者自发演绎二人台《夸政策》反映着新时代文明和谐的政策好,歌词趣味横生,孩童和老人们合不拢嘴的拍手笑,现场画面温馨而和谐,社区搭台竭尽全力策划每一个活动都能让居民感受到党的关怀、社区大家庭的温暖。社区用心用情为各族居民搭建互敬互爱互助、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增进党员群众彼此了解和感情;用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凝聚起中华儿女民族血脉中的“红”,滋养着民族之花茁壮成长。
网格治理+居民自治,耕种民族团结“同心果”
社区采用“网格治理+居民自治”模式,将社区精细划分为适量的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构建起“社区 - 网格 - 楼栋长 - 单元”四级共通治理体系。网格员充分带动小区“热心人”、楼栋长发挥“宣传员”“调解员”“信息员”的作用,形成网格治理人人参与,居民的事团结自治协商解决的共治理念和体系。
每到楼栋长日,网格员和大家都会自发深入网格内的每家每户通过“面对面、心贴心”的服务,及时了解和解决各民族居民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开展民族政策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民生服务代办等工作,现场解决不了的通过楼栋长议事会解决,还解决不了的,网格会通过社区议事会、向街道上报等方式进行解决。做到“小事格内解决、大事协商处理、矛盾楼内化解”,有效提升了社区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营造了团结和谐的社区氛围。
通过一系列惠民举措,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各族居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社区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党建引领、文化浸润、网格治理、居民自治、民生保障等多维度创新实践,在社区治理中构建了多元共治谋发展,民族团结情暖社区,共筑共促邻里情的景象。未来,社区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深化基层治理创新,不断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内涵和形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基层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