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图片新闻

乌海市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嵌入式服务让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11  分享到:

     近年来,乌海市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党工委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为抓手,依托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整合社区各类闲置场所,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嵌入养老助餐、就业保障、休闲娱乐等功能,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服务,让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4月8日,长青社区居民在社区“惠民餐厅”就餐。

“社区惠民餐厅的饭菜真不错,隔三差五换花样,干净又卫生”“社区的手工坊就能找到工作增加收入”“社区还能按摩理疗,实在太方便啦。”如今在凤凰岭街道,社区居民对于嵌入式服务的便利性纷纷竖起大拇指。

凤凰岭街道党工委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群众需要什么?街道党工委就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提供什么。街道党工委积极组织网格员采取线上线下的形式征集民情民意,优先针对“一老一小”急需的各类服务,因地制宜去规划和建设,争取让嵌入式服务发挥出最大价值。在养老服务建设方面,凤凰岭街道以“日间照料”为基点,不断探索整合各级资源,吸引社会力量,提升改造2个养老服务站,配套打造4个“惠民餐厅”,助餐点10个,可为老年人提供养老助餐、日间照料、健康理疗、娱乐休闲等多种服务,充分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和照护需求。辖区还设置了3个老年人“托管”驿站开展日托服务,为辖区25名老人安装了床边护栏、配备了防滑垫、淋浴椅等家庭式适老化改造,满足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养老需求。 

在小区超市嵌入爱心驿站。(资料图)

聚焦社区居民多元化需求,凤凰岭街道整合社区可利用空间,让办公区域缩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高效利用辖区内“金边银角”闲置空间,采取招募社区“合伙人”形式,盘活周边单位、商户,着力营造居民“家门口”便民服务新场景。

前期通过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积极探索“低偿+公益”可持续市场化运营模式,因地制宜嵌入“缝纫店”“修鞋铺”“配钥匙换锁”等小修小补10处,“义剪义诊”7个、爱心超市5个等多类服务点。针对残疾、特困户、80岁以上高龄老人等特殊人群,还能提供线上改补衣物、修鞋、换锁、家政、社区助餐定制,线下提供免费送上门服务,惠及群众1668人,激活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让居民在“家门口”“楼底下”就能享受到更多更优质的服务。 

群众家门口的“小修小补”。(资料图) 

嵌入式服务设施是否建在居民的心坎上,群众说了算。凤凰岭街道建设嵌入式服务设施时,尽可能建得离老百姓近一点,服务群众的项目多一点,让大家“放下筷子就想去”“走几步路就能到”,能让大家聚在一起,打破邻里冷漠,让活动场所成为“睦邻小站”。

街道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就近为老百姓提供方便,蓝天社区打造百姓大舞台1处、“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阵地1处、“雷锋小区”1处;长青社区打造“民族团结文化广场”1处,在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圈;公园社区创新“四助四益”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采购、公益课堂、养老、家政等服务6000余次,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墨香梨园社区每月一次“公益集市”进社区,为居民提供就业咨询和各类便民服务14期,让集市的“热闹”促进邻里和谐;打造活动小广场,配备休闲条凳、健身器材,建设“家门口”口袋公园、老年活动室、电动汽车充电桩,用实实在在的变化打造群众“向往的生活”;新城社区创新领办物业服务,托管辖区26个无物业小区,实现街道全域物业服务全覆盖,有效解决老旧小区脱管、失管难题,助力小区蝶变成为幸福家园。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郝飚



【上一篇】: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凤凰岭街道“热心力量” 织就社区温暖锦章